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華爾街日報2009-10-13】長期持股真能消除股票風險?

2009年10月13日15:39
長期持股真能消除股票風險?

只要持股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消除股票風險?很多投資者仍然這麼認為。

一位讀者最近向我發電子郵件說﹐在任何市場﹐過去任何一段20年的時間﹐股票投資組合的表現都會超過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他說﹐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相信這一準則。由於看漲股市前景﹐巴菲特近年來持續拋售標準普爾500股指期貨的長期看跌期權。(如果美國股市在未來十年走高﹐出售這些看跌期權就可以獲利。)


Heath Hinegardner
正如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所警告的﹐你不應當把願望誤當作現實。

只要時間期限達到20年﹐債券投資回報就高於股票──例如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年時間﹐1989年至2008年的這段時間也是如此。

巴菲特也沒有認為未來20年股票投資收益肯定會超過其他所有投資。

巴菲特本週對我說﹐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時間足夠長﹐你就會得到一些收益。我認為﹐持股25年之後股價低於當初開始價格的可能性大概是百分之一。

但股票回報率超過債券等其他所有投資品種以及通貨膨脹率的可能性有多大?巴菲特說﹐誰知道呢?人們說股票表現必須好於債券﹐但我指出了正好相反的情況:這一切都取決於開始價格。

那為什麼如此多的投資者還會認為﹐只要你持股至少達到20年﹐股票投資就是安全的呢?

在過去﹐評估的時間段越長﹐股票回報率的波動也就越小。從任何特定一年來看都是存在風險的。但從數十年來看﹐股票通常會以相當穩定的每年增長9%-10%的步伐走高。如果“風險”是指回報率偏離平均水平的可能性的話﹐那麼這種風險實際上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步下滑。

但投資股票的風險並不是回報率可能與平均水平有差異﹐而是你有可能在股票投資上血本無歸。不管你持股多久﹐這種風險都不會消散。

認為延長持股期限可以消除股票風險的想法只是謬論。時間可能會成為你的盟友﹐但也可能成為你的敵人。儘管較長的投資期限會給你帶來更多從崩潰中復蘇的機遇﹐但也會給你帶來更多遭受崩潰的可能性。

回顧1926年以來的股票投資長期年均回報率﹐目前可查的良好數據始於這一年。從2007年市場見頂到今年3月觸底﹐這一長期平均回報率只是略有下滑﹐從10.4%降至9.3%。但如果2007年9月30日你在美國股市擁有100萬美元的話﹐那麼到了2009年3月1日你就只剩下49.83萬美元。如果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資金損失過半還不是風險﹐那麼是什麼?

如果你在熊市到來之前退休會怎樣?正如許多財務顧問所推薦的﹐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你每個月拿出4%的財富用於生活開支﹐那麼最後你的100萬美元將剩下不到46.5萬美元。這樣的話﹐你大概需要增長115%才能回到當初開始時的資金水平﹐與此同時﹐你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錢可用於生活。

但時間也會與任何人為敵﹐而不只是退休人員。一名50歲的投資者可能會對2000-2002年美國股市下跌38%的情況感到不在乎﹐並告訴自己“我有充足的時間復蘇”。他現在將近60歲了﹐即便在股市近期反彈之後(仍然較兩年前下滑27%)﹐據Ibbotson Associates估算﹐這位投資者的資產規模甚至比較2000年初時還低14%。他大概需要資產增長38%才能回到2007年的資產規模。對一名40歲的投資者﹐或是30歲的投資者﹐情況也是一樣。

簡而言之﹐你不能單指望時間能拯救你的美國股市投資。這就是債券、海外股票、現金和地產等投資品種的意義所在。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他經典著作《智慧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一書中建議﹐投資者應當在股票和債券間平均分配投資資金。格雷厄姆補充說﹐你的股票投資比例永遠不應低於25%(當你認為股票昂貴而債券便宜的時候)﹐也不能高於75%(當股票看起來價格低廉的時候)。

即便是現在﹐格雷厄姆的法則仍然是一條不錯的投資準則。如果最後時間與你為敵而不是為友的話﹐那麼屆時你會非常高興地發現至少還在其他地方有一些錢。

Jason Zweig

(編者按﹕本文作者Jason Zweig是《華爾街日報》的個人理財專家﹐他在這裡向不知如何打理投資的讀者介紹一些理財小竅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