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2009-08-20】巴菲特專欄/狂印美鈔 當心掀經濟災難

巴菲特專欄/狂印美鈔 當心掀經濟災難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8.20 03:43 am


自然界有一種「蝴蝶效應」現象,意思是說每種行動都會有影響,影響的大小和行動規模還不見得會成比例。例如,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倍增,為社會帶來的問題可能遠不只兩倍。知道這一點後,世人理當擔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金融界也有蝴蝶效應,美國正把一種可能有害的物質──美元──排放到美國經濟體系中。

說實話,這樣做的理由深得我心。去年秋季,我們的金融體系瀕臨崩潰、把經濟體系拖到蕭條邊緣,這種危機需要政府展現智慧、勇氣與果斷。幸好聯邦準備理事會、布希與歐巴馬政府的主要經濟官員能力高超,因應極為妥善。

官員當然也犯了錯誤,但經濟結構的中流砥柱在他們身邊紛紛崩潰時,你還能有什麼要求?不過我們的確在聯邦政府拋出極多金援下,避開了徹底崩潰的厄運。

美國經濟似乎已經走出急診室,開始緩慢復甦,卻仍然繼續服用超大劑量的資金藥品,因此我們不久之後,就要面對其中的副作用。目前大部分副作用還隱而不見,也可能長期潛伏。不過這種副作用的威脅可能像金融危機本身一樣可怕。

為了了解這種威脅,我們必須回顧歷史,除了1942到1946年間的二戰歲月外,從1920年起,美國聯邦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最高只占到6%。本會計年度裡,這個比率大約升到13%,是承平歲月紀錄的兩倍以上,換算成美元,等於1.8兆美元。從財政觀點來說,我們踏進了從來沒有人到過的天地。

因為赤字驚人,美國的「淨負債」(公共債務總額)不斷膨脹。本會計年度內,公共債務總額每個月會增加一個百分點以上,從占GDP的41%,升到56%。沒有人知道這種比率升到多高,美國才會失去債信,但多過幾年像今年這樣的日子,我們就會知道了。

聯邦債務增加,可以用三種方法融通:向外國人借錢、向國民借錢、或迂迴印鈔票。我們分別評估三種方法,再綜合起來一起評估。

今年美國經常帳赤字--我們強迫其他國家接受的美元--會達到4,000億美元上下。假設情勢相當平順,收到這些錢的國家都直接把所有的錢拿來美國公債,不過別國不一定會這樣做,有些國家可能會買美國股票、不動產或整個公司。

第二種情形是向美國國民借錢,假設美國人超越常態,每年儲蓄5,000億美元,最後假設國民把全部儲蓄都拿來買美國公債。

即使這麼誇張的假設實現,財政部還得再找9,000億美元,融通1.8兆美元公共債務中剩下的部分,華盛頓的印鈔廠只好加班。

放慢印鈔速度需要超卓的政治意志,以政府入不敷出比率高達85%的情況來看,租稅和支出兩方面都需要真正的改革,就算經濟復甦,也不太能夠彌補這麼大的差額。

國會議員一定很清楚,加稅或削減支出都會威脅他們連任的機會。因此他們可能選擇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這種選擇不會顯現在國會投票紀錄上,選民也不能怪罪他們。很久以前,凱因斯就為政客點出在經濟慘劇中的生存之道:「政府靠著繼續推動通貨膨脹過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秘密沒收國民的大部分財富…這種過程動用經濟法則中所有秘密的毀滅性力量,能夠察覺這種作法的人,100萬人中不到一個人。」

我希望強調:負債如果能夠比照所得和資產增加而增加,既不邪惡,也沒有毀滅性;個人、組織和國家的財力增加,可以應付的債務自然增加。美國還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將來承受債務的能力會像過去一樣提高。

聰明人會說:「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永遠都不會去那裡。」我們不知道美國會不會變成凱因斯所說的香蕉共和國。

我們的迫切問題是讓美國重新站定腳跟,重新繁榮起來。「事在人為」仍然有理。然而,一旦經濟復甦確立,國會必須阻止國債占GDP的比率繼續上升,確保債務的增加符合財力的成長。

無限制排放溫室氣體可能造成冰山溶解,無限制排放美元一定會造成美元購買力熔燬,美元的命運掌握在國會諸公手中。

(作者Warren E. Buffett是波克夏公司董事長,素有美國股神美稱)

【2009/08/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